输尿管导尿支架管,引流导管套装,微创扩张引流套件,输尿管导引鞘.吸石测压输尿管扩张鞘.斑马导丝,超滑钢丝,球囊扩充压力泵.尿动力学导管

联系我们

营销部

电 话:0755-84560699
电 话:0755-84560799
传 真:0755-89308765
手 机:18688721521

       13538164408
邮 箱:sales@kybmedical.com

在线业务

业务咨询

售后咨询

售后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咨询

技术咨询
无创诊疗,最有潜力的技术(新趋势)
* : 科讯 * : admin * : 2014年07月29日 10时49分05秒 * : 1019

   一直以来,穿刺、活检、手术等都是最常规的疾病诊疗手段。治疗过程中,患者所承受的身体创伤一点也不亚于疾病的痛苦和折磨。为了减少诊疗中出现的损伤,现代医学发展方向开始从“大创”到“微创”,从“有创”到“无创”,这是人类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永恒追求。无创诊疗因此被人们称为是未来最有潜力的医疗技术。那么,我国无创诊疗技术和设备研发现状怎么样,又该如何在这一领域分到一杯羹?《生命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消化病研究所教授、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刘思德和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副主任、生物传感器国家专业实验室教授刘清君,共同来听听他们的看法。

  现状: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期

  顾名思义,无创诊疗就是无创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不开刀、不全麻、不出血、无感染等优点。这一诊疗技术的发展与介入医学的出现关系密切,介入医学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并于80年代初传入我国,它是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利用导管等技术,在影像监视下对一些疾病进行非手术治疗,也可以在影像监视下,利用导管等技术,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理和生化资料,以明确器官病变性质,可用于消化、呼吸、骨科、泌尿、神经、心血管等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由于其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安全有效,因而深受临床医生欢迎。

  内镜就是介入医学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发明。从1806年德国人波兹尼制造了膀胱直肠镜以来,以内窥镜系统为核心的微创技术已推广到耳鼻喉科、普外科、妇产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儿科等多个科室,从简单的腹腔镜下息肉摘除到心脏搭桥均有涉及,几乎所有传统的普通外科手术都可以通过内窥镜微创手术完成。刘思德告诉记者,目前胃肠道疾病检查主要依靠内镜,包括胃镜、肠镜等,从口腔到肛门,可以全方位地了解人体的疾病情况。但内镜也属于侵入性技术,虽然属于微创,但患者在检查中仍然会感到不适,也有一定的风险。

  2001年,以色列一家公司生产了名为M2A的世界上第一个胶囊式内镜,并率先进入临床使用,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它摆脱了导管、导线等束缚,患者只需吞下一粒智能胶囊,便可让医生做出诊断,由此也开启了真正的无创诊疗时代。“我国从2003年开始引用胶囊内镜技术。”刘思德说,它可以免除患者痛苦和在医院等候时间,避免交叉感染;对医生来说,则多了一种治疗选择。目前,无创诊疗技术已经在多个学科内应用。2012年,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强流电子研究所研发出新型非侵入式血糖仪,也是无创诊疗的又一重大突破。与传统采血型血糖仪相比,这项技术取消了指尖采血环节,消除了糖尿病人的痛苦,并且测试不需要试纸,大大降低了血糖仪的使用成本。

  “由于绝大多数诊断和治疗都是有损伤的,因此微创和无创诊疗非常受欢迎。”刘清君说,这是未来最具潜力的医疗新技术之一。有数据显示,日本一半以上的胃癌是通过胃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然而,在世界医疗技术、药品、器械的产业链中,中国一直处于跟跑状态,微创和无创诊疗也是如此。据了解,我国高端微创和无创医疗器械多数依赖进口,器械和设备价格昂贵,增加了医院和患者负担,再加上无创诊疗技术发展还不成熟,因此,“目前一些无创与微创诊疗技术在临床上并没有大量应用。”刘清君说,可以说,我国的无创诊疗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

  问题:不能完全替代有创检查

  尽管无创诊疗能为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但在实际应用中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

  存在治疗盲点。刘思德说,常规方法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只能看到胃里20%~30%的区域,存在盲区,易漏检,所以查胃病并不适合,检查小肠病变效果更佳。而临床上,胃病的发病率比肠病更高。即使在检查小肠病变方面,也仍有诸多不可控因素,“因为胶囊内镜自身并没有动力,无法人为控制方向,而主要依靠消化道蠕动波向前移行,如果移行速度太慢,则检查费时较长,甚至无法完成全小肠检查,从而使小肠疾病的检出率下降;如果移行速度过快,则可能无法发现或明确是否存在肠道病变。”

  无效照片太多,延长确诊时间,加大工作量。刘思德告诉记者,胶囊内镜在人体要待8个小时,拍5万张照片,医生进行诊断时,需要将这5万张照片一一看过,而实际上,其中70%~80%的照片是没有诊断价值的无效照片。“对患者来说,延长了疾病的确诊时间;对医生来说,工作量太大,一个有经验的医生要看四五个小时,这样一来,一个医生一天只能看两三个病人。”

  不能完全替代常规检查。刘清君说,目前有一些无创诊疗技术和设备在技术上并不成熟,比如通过呼吸气体测哮喘,需要哮喘真正发作时才能测出来,从医生和患者的角度出发,他们更希望知道预防和控制疾病方面的信息。另外,现在还有一些无创技术,比如通过呼吸气体测肺癌,用试纸压在皮肤上测糖尿病等,大多还处于研究阶段,没有大量在临床中应用。因此,对老百姓来说意义不大,还得通过常规检测来确诊疾病。

  价格高。记者了解到,做一次胶囊内镜的费用为4000多元,是普通胃镜价格的近20倍,且大多没有进医保,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

  国内无创诊疗设备与进口的有一定差距。由于我国在微创或无创领域起步晚,因此相应的国产医疗器械在稳定性、精密度等方面与进口产品仍有一定差距。

  未来:加大研究,技术改革

  其实,我国早已看到无创诊疗的广阔前景,并已经开始加入战斗。重庆医科大学王智彪教授带领的团队经过25年自主研发出“海扶超声聚焦刀”,利用超声波的组织穿透性和可聚焦性,用超声波在体外定位,在体内癌灶处聚焦,瞬时使聚焦处升温达60℃以上,让肿瘤凝固性坏死,又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实现了“无创”切除实体肿瘤。目前,该技术可用于对子宫肌瘤、骨肿瘤、胰腺癌、肝癌、乳腺癌等各种良恶性肿瘤的治疗,自1999年问世以来,该设备已出口包括德国、英国、西班牙、日本在内的16个发达国家及地区,成为目前我国唯一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出口国外的大型医疗设备。另外,国内不少企业把自主研发的项目放在了胶囊内镜的生产上,已形成一定规模,但要做到高人一筹,我们还需要从技术上进行改革,才能真正取胜。

  刘思德说,以胶囊内镜为例,如何做到图片自动化筛除,把胃部作为探测重点,缩短检查时间,消除盲区等,都是未来需要研究的重点,他正在研究尝试通过数学建模来解决盲区问题,就是在病人的胃里选择若干解剖标志点,通过改变检查者体位,确保胶囊胃镜经过了这几个标志点,通过对图像进行重建,能基本消除胃内盲区,“前期的临床试验已验证了这一方法效果良好。”

  针对目前还未在临床上大量应用的无创诊疗技术,刘清君指出,医院、相关研究中心应该建立一个体系,政府或企业提供技术资金,加大研究力度,即使技术达不到完全诊治疾病的目的,做到准确、操作性强的疾病初筛也可以,能为疾病进一步诊疗提供决定性的参考依据。

  另外,国家要给予政策支持,政府应积极鼓励国产微创医疗器械的研究和开发,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增加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采购量,给国内微创、无创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机会。随着技术进步,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将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从中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突破。

这里已调用系统的信息评论模块,无需修改!
这里已调用系统的评论列表模块,无需修改!